小老師的日子是生澀的,但是跟著師傅學習,常常滿載而歸。

 

●●小菜鳥的教學紀實表●●

1.我把第四課的字寫在黑板上,先帶他們認讀字。然後玩遊戲,一個人負責說出黑板上的詞,其他兩個去找出那個字。他們常常把"院"讀成二聲,"著"急也常念成zhe急,已經有跟他們練習發音。


2.李白的課文有"好奇",他們都會讀成三聲,已經有跟他們提醒,不果有時候還是會說成三聲。"磨"和"石"的發音也練習很多次。


3.所有句型的造句中"於是"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些,需要想比較久,造出來的句子也沒其他的完整,所以幫他們修正後會要他們在復誦一次。


4.這次比較有問題的是「的」,尤其像是習作第三部分的造句。學生都可以造出最基本的句型ex他的書很少。但是要把句子拉長,或是用課本的句型造句就比較不順(尤其是VO的N)。我用引導的方式讓他們慢慢的把句子拉長 (先想一個名詞→N在做什麼→後面再加adj.形容) 經過這樣學生有比較了解,不過氏雅造出(飯→我吃飯的飯→我吃飯的飯很少)他想表達「我吃飯吃得很少」我幫他改成「我吃的飯很少」但是就不是 (VO的N)句型。

5.我先寫第八課幾個重要詞彙和動詞在白板上,讓他們認讀。「遊戲」是最記不起來的。並用電影的「電」找出其他跟電有關的詞(腦視燈扇話…)

6.我用L789課的圖卡一起給他們認,由於上學期有上過了,學生大部分都記得,所以我有多給三種常見運動「拔河」「衝浪」「撞球」。並且圖卡上有其他物件,也會一併教他們(機器人),之後練習句型除了請學生自己造句以外,會抽圖卡用這幾課的活動造句。

7.「年」常會說成「難」的音,糾音後我有多說幾個年的詞讓他練習。「雲」「雪」和「頭」「短」分開看得時候會搞混,我寫在一起讓他們分辨。

8.「彈」「拉」剛開始他們不太清楚要如何分,我跟他們說,彈直接用手play,拉要用其他東西去play。

9.預習完生字後,用走地圖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印象。不過走地圖時,應該先明確的規定句法,不然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,會使活動進行困難。並且應該讓學生直接說出名稱,才能練習生字,而不是用格來代替。

10、 發現學生容易犯以下錯:Q你喜歡做什麼? A我喜歡做寫字。學生容易保留”做”,已經有提醒過了,但是有時候還是會”做吃飯””做看書””做唱歌”等等。

 

●● 師傅解惑●●

●關於地圖的部分,你所提到的「走地圖時,應該先明確的規定句法,不然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,會使活動進行困難」我覺得很不錯,因為看地圖的角度和可以使用的句式的確因人而異。

●如果真的無法在上小班課前完成作業,建議你直接帶著他們練習作業的內容(以「聽、說」來輔助「讀」,可是就別讓他們花太多時間在「寫」的上頭,頂多先把答案用拼音標好,如果用漢字寫,實在太浪費小班課的寶貴時間了。)

Q1視華一裡面句型「...就」跟之前輕鬆的「一...就」有什麼不一樣嗎?(我感覺是一樣的~)
差不多啦,你的感覺是對的。


Q2「我一下課就吃飯」「我下了課就吃飯」「我一下了課就吃飯」「我一下課就吃飯了」這些句子有什麼區別或錯誤嗎?
「我一下了課就吃飯」對我來說是比較有問題的句子,因為「一 V」是指動作的啟動,但「V了O」是動作的完成,所以,兩個同時用在「下課」這個動詞上頭,會覺得怪怪的,其他三個句子都OK。


Q3視華一P194說「了」是past tense,可是我之前記得老師您說不要讓學生這樣聯想,請問老師我該如何說明呢?
p.194說的是the completion of an action, and in some situation can be translated as past tense in English.
這裡只說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常常以英文的過去式來呈現,但不表示在中文裡面有過去式啊。教學的時候還是強調「了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「動作的完成」,跟時間無關。所以你才能說「對不起,我現在正在上課,下了課我就去找你」


Q4視華一最後兩課「了」的篇幅很大,怕學生感到複雜,如果用之前老師說幾個大原則跟學生說明,不要理課本,是否適當?
是的,只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則即可:
V了(O) :指動作完成
吃了三碗飯,學會了中文
句尾的「了」:指新的狀態
春天來了,花開了,星期三了
V了(O)+了:指不但完成了,而且狀態還在持續或更新。
我學中文學了半年了(還在學)
總之,根據之前的經驗,把這個語法點最主要的功能介紹給學生即可,課本裡有些用法在台灣真的很少聽到,可以略過。

1.Action completion了:V了(O)
  「了」緊跟在V後面,代表動作的結束或完成。
2.New situation 了:V(O) 了.
  「了」出現在句子的最後,代表狀態的改變。

 

● 就我的語感來說,「非常冷」應該沒有「太冷了!」那麼強烈。這些程度副詞其實就是用來表達主觀的判斷與價值觀,我將它們全都列在一起主要是強調「有一點兒」的用法跟它們一樣,只是程度的差異,並不是真的要學生分出高下。
「不太冷」的確是they are not very cold最自然的說法。
「不很冷」我認為是not as cold as expected(如果你預設「聽說台灣的冬天很冷,是嗎?」「我覺得台灣的冬天不很冷啊」。
「很不冷」聽起來很怪,我沒用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yut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