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陣子沒紀錄校外教學了,不過這次做了一個新嘗試,在車埕設計闖關活動,謝謝大家的幫忙!!!!

§教學筆記§

我依車城的歷史和建築做了一下分期,一共分為三關,而學生為三組。

學生要到每一關去聽講解與完成任務,開始前老師先帶領各小隊想隊呼,隊呼完成後闖關就開始了。

站老師協助完成四個學習如下:

1. 天車與貯木池

貯木池是貯放原木的人工大水池,從山上砍下的樹木一定要先泡在水裡,讓樹木裡的樹脂釋出,可防止乾裂,並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。而且泡水後樹木營養分會流失,也防止了白蟻蛀蝕。

天車就是起重機,其動力來自樑上馬達傳導鋼索上下,底輪憑藉著索道左右行走,有輪者謂之車,又因離地懸於半空,所以被當地人稱其為「天車」。當初天車整體結構全部取用台灣最珍貴的檜木,最大抓重可達13公噸。

Q&A

Q1. 這個黑黑的東西叫什麼? A 天車

Q2 以前這個水池裡面放什麼東西? A 木頭

Q3 為什麼樹要在水裡面? A 可以用得比較久,蟲不會吃木頭

活動 : 找照片的地方然後用同樣的角度拍照上傳CSL Facebook.

2. 製材廠

大木頭從貯木池運到工廠切割。剩下的木屑會加工做成其他產品。

工廠是1958年蓋的,完全都是檜木打造。

製材廠,供應建築及家具材料,並有原木直接由火車運至台中港、高雄港外銷。其中最知名的外銷木材,就是日本明治神宮內,那座日本最大鳥居11根巨大扁柏,便是由丹大林道開採出來的神木所建構(樹齡達1500)

Q&A

Q1 這裡是做什麼的?

Q2 出口給日本的樹幾歲?

活動 :爬上樓梯看看有什麼不一樣

(key word .1沒有用釘子 2上面加蓋的屋頂是保護下面的工廠)

3. 車埕火車站

車埕火車站建於日治時代,是集集支線鐵路的終點站,集集線全長29.7公里,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。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,於1916年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,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(大觀發電廠)的興建,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,1922年完工,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;工程技師、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,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;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、腹地廣大,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,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,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「車場」,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;然後請仔細看這些樑柱的底部,木頭沒有直接頂到地面,原因只有一個,台灣潮溼!

Q&A(T&F)

Q1因為木頭所以日本人蓋了火車站。F

Q2車程的名字是因為很多火車。F

Q3 台灣太濕,所以木頭沒有碰到地上。T

活動 :走鐵軌,在鐵道上拍奇怪照片比賽

§反思§

當初怕事前說太多會把闖關活動的內容說完,不過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,是需要以別種方式增加學生的語文和背景知識,可能多給一些生詞,但不說背後的故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yut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